非均匀成核作用(晶体显微镜),是借助于非结晶相外来物(如悬浮的杂质颗粒、凹凸不平的容器壁等)的诱导产生晶核,之后的晶体生长就走入正常模式。
在玻璃熔体中(金相显微镜),当含有不熔性杂质或者是局部组分不均匀时,都可产生相界面,熔体中存在相界面,在相界面上就可能导致晶核的出现,这种成核作用称为非均匀成核。
玻璃是一种处于固体状态的过冷液体。玻璃熔体黏度极高,如果给玻璃升温,则随着温度升高玻璃开始软化,玻璃的网络结构将部分断裂,导致黏度下降,直至玻璃态消失而成为熔体状态,也就是说玻璃没有一定的熔点。
一般说来,(硅酸盐显微镜)在玻璃熔体中总是存在局部组分不均或不熔性杂质,因此这种非均匀成核要比均匀成核的可能性大得多。在有缺陷玻璃中,经常可以发现在没有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周围,生长着树枝状鳞石英(Si0,)晶体,这实质上是以未熔石英颗粒为衬底的鳞石英晶核形成及晶体生长的结果。这是玻璃工业中常见的非均匀成核及晶体生长的实例。
类似的成核过程存在于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所以导致熟料的质量不一、颜色不一、颗粒大小不一的现象。
上海蒲柘光电仪器有限公司提供晶体显微镜维修。
上一篇:显微镜下薄膜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
下一篇:矿物晶体缺陷的研究意义